闪击英雄 古德里安战争回忆录-9





3月11日约20时,第16军司令部到达帕绍。在这里,我们接到命令,让我们于3月12日8时开始行动。接近午夜时分,第2装甲师师长法伊尔将军率其部抵达帕绍。他手头不但没有奥地利地图,而且燃料也已消耗殆尽,无法继续前进。为解决地图问题,我给了他一本游客用的普通旅行指南,至于燃料问题就难以解决了。

虽然,我们发现在帕绍有一个陆军燃料库,但那是准备在西线的西壁工事实施防御时使用的,没有动员令谁都别想动用。当时负责管理燃料库的主管并不知晓我们的行动,况且深更半夜也难以找到他。虽然最终找到了他,但这位忠于职守的库管员拒绝向我们提供燃油。最后逼得我们走投无路,只好以武力相要挟,迫使他答应了我们的要求。

由于后勤供应纵队没有实施动员,所以我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应急措施。帕绍市市长帮我们征调了一批载重汽车,迅速组成了一支临时油料运输纵队。此外,我们还请沿路的奥地利加油站为我们提供燃油。

尽管法伊尔将军尽了最大努力,但仍未能于8时准时越过边界。直至9时,第2装甲师的首批部队才通过边界线,部队在奥地利国内受到居民的热情欢迎。驻科恩韦斯特海姆的师抽出三个营组成前卫部队,即第5装甲侦察营、驻慕尼黑的第7侦察营和驻基辛的第2摩托步兵营。中午时分,前卫部队迅速通过林茨,向圣珀尔滕挺进。

自行动开始我就同第2装甲师主力一起开进,而党卫队“阿道夫•希特勒”近卫师也从柏林赶到这里,与第2装甲师会合。车上悬挂彩旗和将坦克涂绿的做法,成效非常显著。胸前挂满勋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,站在路边向我们挥手致意。只要我们的车子一停下来,他们马上就会将鲜花撒在车子上面,往士兵们手里塞各种食物。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生不和谐的事情,因为这种合并是双方渴望已久的,只不过多次被人为地阻断了。一家的同胞兄弟姊妹因倒霉的政治已被分割长达数十年之久,现在终于可以团圆了。

我们利用唯一一条通向林茨的公路向前开进。刚过12时,我们便到达林茨,拜会了当地的官员,匆忙吃了一点东西。正当我们要离开这里,向圣珀尔滕方向前进时,遇到了党卫队领袖希姆莱和奥地利的两位部长。他们告诉我,元首要在大约15时到达林茨,请我对沿进城的公路到集市广场一带进行封锁。于是,我让前卫留在圣珀尔滕,将主力部署在公路、林茨集市广场,对这里进行封锁。奥地利联邦军近卫军也参加了这次封锁任务。不久,公路和广场上便挤满了六万多人。群情激奋,人声鼎沸,热烈欢迎德国军队的到来。

差不多到黄昏时分,希特勒才来到林茨。我在进城的地方迎接他,目睹了他以凯旋般的姿态进入城市的全部经过,亲耳聆听了他在市政厅阳台上的演讲。此刻所呈现的狂欢场景,是我一生中唯一经历的一次。希特勒讲话之后,便去看望在冲突中负伤的伤员,然后返回他的旅馆。我到旅馆向他报告,我将率部继续向维也纳前进。此时我看到,希特勒也为广场上的热烈场面所深深感动了。

近21时,我离开林茨,半夜时分开进圣珀尔滕。我命令我的前卫冒着暴风雪再次踏上征途,我们于3月13日1时到达维也纳。

为了庆祝奥地利的合并,在维也纳举行了一场大型的火炬游行,大街上到处是欢颜悦色的人。当我们作为第一支德国部队到达这里时,群众所表现出的热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。在歌剧院旁边,举行了一个欢迎仪式,部队前卫在奥地利联邦军军乐团的伴奏下走过歌剧院,接受奥地利国防军维也纳师师长施蒂姆普弗尔将军的检阅。部队通过之后,群众又一次发出欢呼。我被群众抬进我的住所,甚至连我衣服上的纽扣都被人们揪下来当作纪念品。我们全体人员都受到了热情友好的招待。

稍事休息之后,我便于3月13日上午去拜访奥地利联邦军总司令,受到总司令的热情接待。

3月14日一整天,都在忙于计划15日举行的大型阅兵式的准备工作。这项工作由我负责,这也使我有机会第一次与我的新同事们合作,而且工作得很称心。我们在很短时间内便就各项准备工作达成一致意见。第二天,这个在已属于德意志的维也纳首次举行的活动非常顺利,令人十分满意。阅兵式以奥地利联邦军为先导,接着便是奥地利联邦军和德国陆军交替行进。居民的热情达到了高潮。

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与奥地利将军们之间的联系,我又在第二天的晚上,邀请一批刚刚认识的奥地利将军来到布里斯托尔旅馆,参加我在这里举办的一个小型晚餐会。然后,我便启程去了解奥地利联邦军的摩托化部队及其编制情况。

在行进途中有两件事使我记忆犹新。第一件事是到湖边参观了驻在诺伊齐德尔的一个摩托化轻步兵营。第二件是,到莱塔河畔的布鲁克参观那里的联邦军的装甲营。这个装甲营由泰斯中校指挥,他是一位很能干的军官,因一次严重的坦克事故而致残。他的部队给我留下良好的印象,我很快与这里的年轻人和军官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。这两支部队的士气都很高,纪律严明,我很希望他们能并入我们德国陆军中来。

为了让德国士兵了解奥地利,也让奥地利士兵了解德国,并增强同宗同族的感觉,奥地利联邦军派了一批人到德国进行短期的参观访问。其中有一支部队来到我在维尔茨堡的老军营。我的夫人出面,盛情地接待了他们。

不久,我亲爱的夫人来到维也纳,我们准备在3月25日这一天,庆祝她的生日。

从这次合并行动中,我们德国装甲兵也总结出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。

总的说来,行军还算顺利。汽车较少出现故障,而坦克的故障却较多。详细的数字我记不起来了,不过也不会超过30%。到3月15日阅兵式,几乎所有坦克都已维修好,可以重新使用。由于路程较长和行进速度过快,出现较高的故障率也在所难免。然而,不了解坦克的外行人,甚至还包括冯•博克大将,都认为这个数字有点太高了。所以,自从这次进军以后,年轻的装甲兵便遭到来自这批人的严厉指摘。他们认为,坦克不具备长途行军的能力。我认为,在评价装甲兵向维也纳开进中的表现时,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:

(1)装甲部队对于这一次所担负的任务无法进行任何准备。因为3月初的时候,装甲兵刚刚开始进行连一级的训练。到了冬天,第2装甲师也正在忙于进行参谋军官的理论训练,当接到命令时,这支部队正在演习途中,因此不得不停止在摩泽尔河畔。谁都不会想到会有这么一次师规模的冬季演习。

闪击英雄 古德里安战争回忆录-9

(2)高层领导对此也同样缺乏准备。此次行动的决心来自希特勒。因此,整个行动酷似一场即兴表演,而这对于刚刚在1935年秋组建的装甲师来说无异于一次冒险。

(3)这场向维也纳即兴式的进军,要求第2装甲师在48小时内推进约700公里,党卫队“阿道夫·希特勒”近卫部队约1000公里。这一要求基本完成。

(4)装甲部队出现的许多弱点,主要是由车辆尤其是坦克的保养维修不足造成的。这一问题早在1937年的秋季演习中已经暴露出来,但消除这一弊端的建议直到1938年都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。今后,这一错误决不会再次出现。

(5)这次行动证明,燃料供应是个重要问题。不过,这个问题不久便得到了解决。由于这一次没有使用弹药,所以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无法加以考察,只能通过推理的方法加以评估。但无论如何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。

(6)不管怎么说,装甲师能够担负作战任务的理论,在此次行动中得到验证。尤其是它的行军能力和速度完全超过了人们原来的预期。通过这次行动,不仅部队增强了自信心,领导也获益良多。

(7)此次进军也告诉我们,一个以上的摩托化师在一条公路上开进是完全可行的,并没有困难。有关摩托化军的配置和战斗运用的理论,也证明是正确的。

(8)最后必须强调的是,这些经验只局限于装甲师的动员、运动和供给,并未涉及作战。然而,未来的事实将会证明,德国装甲兵在作战方面也会大有作为。

温斯顿·丘吉尔在他极具参考价值和非常著名的回忆录中,对吞并奥地利做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描述。我有必要在这里引述其中一些段落:

凯旋进入维也纳,一直是奥地利二等兵的梦想。3月12日星期六的夜晚,维也纳的民族社会党准备以一场火炬游行来迎接这位胜利的英雄。但没有一个人到来。只有三个来自后勤部队的神经错乱的巴伐利亚人。他们是乘火车来这里为部队设营的,于是游行的群众便把他们抬起来,沿街游行。

威廉希尔体育app官网

事情的缘由很长时间之后才泄露出来。原来德国的战车摇摇晃晃地开过边界之后,便停在了林茨附近。尽管天气和公路状况都十分良好,但大部分坦克 都抛了锚。重型摩托化炮也故障频频。由林茨到维也纳的公路被重型车辆堵得水泄不通。希特勒的宠臣、第4集群司令赖歇瑙将军, 应当对这一事故负责。这充分显示出德国军队在其重整军备阶段的不成熟状态。

当希特勒乘坐汽车经过林茨时,看到交通被堵塞成这个样子,不免大发雷霆。后来轻型坦克从混乱的交通中挤出来,于星期天早晨到达维也纳。重型坦克和摩托化炮兵不得不改由火车运输,要不然就无法赶上欢迎仪式。

希特勒的车辆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通过维也纳的照片,已有目共睹。但这一神秘荣光时刻的背后,却有着一个不平静的内幕。事实上,元首对他的军事机器存在如此明显的弱点大为震惊。他对他的将军们大加斥责,可将军们却反唇相讥。将军们指出,他没有听信弗里奇的忠告。弗里奇早就警告说,德国现在还无力承担一次重大冲突的风险。军队只不过是外表被伪装得像模像样,官方也一直进行着庆典和阅兵式……

很明显,温斯顿·丘吉尔有一点道听途说了。因为慕尼黑的铁路站长曾告诉我,在军队向奥地利开进的当天,没有任何运送军事人员或物资的特别列车由德国开往维也纳。如果需要运送的话,德国与奥地利的铁路部门必须事先约定。步兵师已在进军的前一天在边境附近的贝希特斯加登、弗赖拉辛和辛巴赫地区下了火车。之后,火车立刻空车返回,去运送下一批部队。

进军的第二天,这些部队已在萨尔茨堡下车,第三天才到达维也纳。据我所知,3月12日那一天,并没有火车由巴伐利亚开往维也纳。那“三个神经错乱的巴伐利亚人”除非是从天上飞过去的。所谓德国战车在林茨停留,那是我下的命令,是为了在那里迎候希特勒,绝不是其他原因,否则我们早就在下午到达维也纳了。

天气很坏,下午开始下雨,晚上还来了暴风雪。由林茨通向维也纳的唯一一条公路正在翻修,有数公里的地段被掘开,其他路段也极难通行。但是大多数坦克还是安全到达维也纳。至于说重型炮抛锚,纯属无稽之谈,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重型炮。公路任何时候也没有被堵塞。冯·赖歇瑙将军于1938年2月4日才接管第4集群的指挥权,他只在任五个星期,因此不应当对装备的失灵负责。至于说到他的前任冯·布劳希奇大将,他在职的时间很短,因此也很难说他应当负什么责任。